雨水: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万明珠教你疏肝健脾|二十四节气养生 环球快看点
2023-02-20 02:51:52    来源:南方plus客户端
视频加载中...

南方 + 三水频道淼健康窗口联合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根据二十四节气特点,邀请专业中医师给出养生指引、膳食建议、穴位调理示意图等,共同守护健康。

万明珠教你雨水养生。

本期医生:万明珠 ,中医师,师从佛山市中医院副院长、针灸科主任医师老锦雄教授;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院长任路教授。擅长使用电针、温针灸、火罐、放血疗法、穴位注射、耳穴、耳针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膝关节病、痛风等疾病;运用温针灸结合麦粒灸治疗神经损伤、温针灸结合眼针以及针药结合对失眠、焦虑、肥胖、帕金森病、胃肠功能紊乱、中风后康复、面瘫等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资料图】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2个节气,位于每年的元宵节前后,今年的2月19日是雨水节气。春风既解冻,散而为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这一时节,温度回升、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唐·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描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雨水节气正处在数九的“七九”中,此时河水破冰,大雁北归,草木萌动。

雨水,疏肝健脾正当时。

节气养生:注意疏肝理气、健脾祛湿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春天万物生发,肝气内应,养生之道在于以养肝为主。

《黄帝内经》说“春主肝”,肝脏在春季活动比较旺盛。但肝木易克脾土,以致脾胃虚弱,水湿不化,湿邪内生,脾胃虚弱,阳气不能生长,是春夏之令不行,五脏之气不生。再者初春乍暖还寒,天气变化无常,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故雨水前后应当注意健脾利湿。而且华南和中东部降雨增多,湿气加重,湿邪更易困脾。

节气养生:注意固护阳气

春季是阳长阴消的开始,所以应该养阳。“春捂”防寒,要注意提升阳气,“雨水”期间要注意“倒春寒”现象,风、寒、湿三邪侵入人体肌表经络,使气血运行不畅。可配合艾灸、火龙灸、火龙罐等治疗固护阳气。

雨水,配合艾灸、火龙灸、火龙罐等治疗固护阳气。

节气养生:经穴调摄

● 太冲穴:

【取穴】在足背侧,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功效】太冲穴为足厥阴肝经原穴,按揉此穴,每次100-300下,每天3-4次,可达疏肝理气之功。

太冲穴

● 阴陵泉穴:

【取穴】阴陵泉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功效】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的合穴。按揉此穴,每次100下,每天3-4次,可达健脾祛湿之功。

阴陵泉穴

● 关元穴:

【取穴】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下三寸处。

【功效】关元穴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艾灸此穴可固本培元,提升阳气,延年益寿。

关元穴

节气养生:饮食调摄

雨水时节应在注意个人防护,适当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基础上,饮食上要均衡,尽量少吃辛辣、生冷食品,多吃新鲜蔬菜。平时可食用诸如鲫鱼、胡萝卜、山药、小米、白扁豆、红豆、薏苡仁、芡实、冬瓜、莲藕、茼蒿、玫瑰花等以疏理肝气、健脾祛湿。

● 茯苓薏苡仁陈皮粥

【组成】茯苓、山药、薏苡仁、陈皮、粳米、水适量。

【制法】大米、薏苡仁、茯苓洗净,提前浸泡半个小时,将陈皮洗净与大米、薏苡仁、茯苓加水一起放入锅中,大火煮开转小火慢煮半个小时。

【功效】健脾渗湿、助消化。

【适宜人群】脾胃虚弱、腹胀、腹泻、完谷不化。

● 山药莲藕排骨汤

【组成】山药一根、莲藕一节、排骨250克。

【制法】将山药去皮洗净、切断,莲藕去皮洗净、切片,新鲜排骨洗净切断,焯水捞出。将上食材加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转小火慢煮30分钟,起锅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食盐。

【功效】补脾健胃。

【适宜人群】脾胃虚弱所致消瘦乏力、食少便溏或泄泻、腹胀等。

● 红枣玫瑰花茶

【组成】玫瑰花3-5克、红枣3-5枚、红糖适量。

【制法】红枣去核与玫瑰花加水煮沸,加入红糖搅匀,趁热饮用。

【功效】疏肝解郁、温养心肝血脉。

【适宜人群】经行不畅、肝郁气滞者饮用。

【南方日报记者】魏英

【通讯员】梁穗湄

【作者】 魏英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关键词: 脾胃虚弱 佛山市中医院 二十四节气

上一篇:
下一篇: